依河傍海的山東省濱州市,依托新能源與新材料產業的天然優勢,風電鑄件、電池材料、氫能利用等產業發展加速崛起。
日前,在2023中國(濱州)新能源與新材料產業發展大會上,42個項目集中簽約,投資總額1267.04億元,相當于濱州化工產業年營收的一半。
這些投資不僅囊括了五大發電集團、地方國資等軍團,還吸引了光伏逆變器“一哥”陽光電源、光伏發電EPC廠商林洋能源、科創板“光伏支架第一股”中信博,以及濱州本地氯堿化工龍頭濱化股份的支持。
大投資撬動、大項目牽引
此次落地濱州的新能源新材料項目,主要包括年產2GW高效N型TOPCON電池片、分布式光伏項目、年產3.5萬噸超高純功能電子化學品項目、北海先進材料與綠色化工中試基地項目、濱化-中控全面戰略合作等。
中國工業報記者從簽約現場獲悉,總投資高達450億元的魯北(濱州)大基地新能源發電項目,成為此次簽約的一大亮點。濱州新能源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11家大型能源央企、地方國企成為簽約方的主力。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鄧建玲表示,此次,中國華能與濱州新能源集團正式簽約,既是雙方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利實踐,也代表華能加大了在濱州投資的力度?!啊奈濉陂g華能將新增新能源裝機超過8000千瓦,希望濱州可以作為我們海上風電、陸上光伏綜合基地,打造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新能源基地,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樣本。”鄧建玲說。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劉明勝則表示,濱州綠色資源豐富,發展空間廣闊。大唐集團將全力對接和落實《魯北(濱州)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規劃》,發揮好大唐濱州電廠、魯北電廠的靈活調節和中樞通道優勢,高起點謀劃建好一批風光荷儲和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全力服務和融入濱州千億級能源產業集群發展布局,發揮好龍頭企業的產業帶動和創新引領作用,以大投資撬動大項目牽引,助力濱州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
6月28日,中控技術與濱化集團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濱化中控工業智能研究院”的基礎上,結合各自技術和場景應用經驗優勢,在工業智能、工業互聯網、生產式AI大模型應用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打造具有濱化和中控特色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應用示范基地。
濱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于江表示,濱化與中控自1999年開始合作,已有二十余載。此次締結戰略合作關系,標志著雙方合作將開啟新的紀元。未來,濱化希望在工業智能、工業互聯網、聯儲聯備等方面與中控技術開展廣泛合作,強強聯手。中控集團創始人褚健表示,面向工業重大難題和重要需求,中控基于自動化技術AT、信息技術IT、工藝技術PT、運營技術OT等,致力于打造新一代產品和解決方案。期待雙方在下一步合作過程中,積極打造智慧氯堿云運營系統,助力行業數智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記者注意到,此次除了牽手中控技術,濱化集團還達成了年產40萬噸聚醚及其下游應用裝置項目、金石投資全面戰略合作項目、1.5億元的綠色催化聯合研發項目、北京大學人才合作項目等。根據規劃,下一步,濱化集團將圍繞濕電子化學品、功能化學品、電子特氣三條產品鏈,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全國電子化學品生產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簽約主體,濱州新能源集團此次牽手了多家上市公司。其中,與中信博、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達成總投資20億元的魯北鹽堿地光伏發電—抗腐蝕先進技術綜合應用示范項目合作;與林洋能源、中國大唐集團,達成總投資50億元的高效光伏電池片組件及儲能pack與系統集成項目合作;與陽光電源、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達成總投資6.5億元的逆變設備、智能跟蹤系統、儲能系統項目合作。
千億級新能源集群加速崛起
42個新能源新材料項目緣何集體落地濱州?
濱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宋永祥表示,環渤海經濟圈等國家戰略賦能濱州,擁有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濱州風光經濟得天獨厚,資源優勢多,生產規模大,擁有167萬畝未利用地,按照目前的轉化率來計算可開發風光,裝機規??蛇_六千萬千瓦;濱州氫能資源豐富,每年工業副產氫氣超過20萬噸。入圍首批京津冀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正在加速打造渤海氫城。其中,濱化集團建成了萬噸級汽車用清料氫生產示范基地,在山東省氫氣市場份額已達到30%以上。
據其介紹,當前濱州正在搶抓渤海灣最大的凝析氣田19-6上岸機遇,全力打造化學新材料、電子化學品、精細化工、氫能產業,構建新能源集團、新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發展服務中心等體系,加快建設全國最大的風電裝備產業基地、山東最大的魯北濱州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全力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
資料顯示,濱州是山東化工產業大市,已經形成了石油化工、海洋和鹽化工等5大產業體系。2022年,全市化工產業集群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22億元,主要產品涵蓋清潔油品、瀝青、燒堿、環氧丙烷、針狀焦、特種胺、濕電子化學品等200多個品種,有12種化工產品產能位列全球或全國第1位。
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看來,濱州是石化重鎮,正在邁向新能源、新材料創新圖強的新征程,為濱州石化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也必將為石化產業與電力能源產業未來的耦合發展開啟新的篇章。
“濱州化工新材料創新發展應突出‘三個重點’:第一個是高端化上再有新突破,高端產品的自給率進一步提升;第二個是圍繞攻克一批重大需求的‘卡脖子’技術;第三個是圍繞新能源、航空航天配套能力再有新提升?!备迪蛏ㄗ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