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經濟信息委發布《重慶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到2025年,全市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轉型服務供給能力顯著增強、轉型公共服務體系科學完備,努力實現全市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具體來看,重慶將培優50家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推廣60項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并取得階段性成果;推動15個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范本,完成5000家中小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診斷評估,實現創新型中小企業全覆蓋;推動2000家中小制造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實現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水平二級及以上全覆蓋。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慶將從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供給能力建設、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三個方面入手,實施10項重點任務。
詳細內容如下——
重慶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
(2023—2025年)
中小企業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是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釋放數字化發展紅利,重塑產業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根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指標》標準范式,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用好市場資源,強化公共服務,以完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為抓手,推動轉型需求與供給能力精準匹配。到2025年,全市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轉型服務供給能力顯著增強、轉型公共服務體系科學完備,努力實現全市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具體為:培優50家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推廣60項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并取得階段性成果。推動15個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范本,完成5000家中小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診斷評估,實現創新型中小企業全覆蓋。推動2000家中小制造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實現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水平二級及以上全覆蓋。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
1.實施數字化轉型診斷評估行動。切實摸清區域內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總體情況和轉型需求情況,基于《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指標》《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標準范式,線下免費為專精特新企業開展數字化診斷評估服務,依據產業發展情況,分區域組織相關機構進園區、進企業開展數字化診斷評估,做到“一企業一報告一建議”;線上搭建“AI評估+專家咨詢”在線數字化診斷技術模型,通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及第三方專業機構,以優質中小企業為對象,開展“線上自測+線下診斷”能力需求感知專項行動,摸清家底,協助上述群體明確數字化水平與轉型提升工作優先級,制定分步提升計劃。
2.推進中小企業觸網上云用數賦智。鼓勵云服務商、電
信運營商提供讓利優惠,支持中小企業上云用云和開展企業內外網絡改造,推動中小企業計算資源、數據資源、安全防護、辦公桌面等基礎設施上云,降低數字化運營成本。引導中小企業將研發設計、經營管理、生產制造等核心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幫助中小企業從云上獲取資源和應用服務,實現提質增效。推動中小企業設備產品上云,促進產品優化和使用效益提升。推廣跨境電商、直播電商等新型銷售模式,加快推進中小企業營銷數字化發展。到2025年,推動2000家中小制造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實現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水平二級及以上全覆蓋。
3.推動企業基礎管理數字化轉型示范建設工作。圍繞中小企業基礎生產經營數字化管理、數據要素積累等普適性需求,解決標準化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客戶管理等基本場景應用需求;圍繞細分行業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研發設計、生產執行、運營管理、倉儲管理、采購銷售等環節,形成共性問題解決機制;聚焦處于細分行業內產業鏈不同環節、不同規模中小企業的個性化需求解決能力建設,形成“基本場景+共性問題+個性需求”破題思路,完善“N+X”服務范本模式,打造一批可復制推廣的數字化轉型模式,引領帶動行業形成示范效應。組織實施好中央財政數字化轉型試點項目,到2025年,推動15個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示范。
4.促進“鏈網式”融通發展。按照“大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用平臺”的思路,鼓勵中小企業接入已建成的“鏈網平臺”。發揮“鏈網平臺”企業集聚、數據匯聚、信息互通的作用,打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支撐中小企業發展供應鏈協同、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綠色節能生產、柔性化生產、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有效支撐產業鏈供應鏈固鏈強鏈。引導鼓勵大型國有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和鏈主企業基于產業鏈、供應鏈需求,自行創建、部署數字化應用,成立數字化轉型實體,優化行業數字化生態。
(二)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供給能力建設。
5.研制推廣一批輕量化應用。聚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共性需求,重點面向財務、采購、運營、設備管理等領域,遴選建立數字化轉型重點產品、服務目錄。引導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服務商開發泛用性強、模塊化、訂閱式的數字化轉型產品,打造“小快輕準”的產品與解決方案。鼓勵中小企業應用低代碼技術平臺,自行創建、部署、使用和調整數字化應用,提高中小企業軟件二次開發能力和需求響應能力。到2025年,完成60項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
6.引導企業開展全流程服務。積極鼓勵數字化服務商與企業加大數字化領域合作,引導服務商以“線上與線下融合”“軟件與硬件適配”等方式實施立體化服務。鼓勵基礎電信運營商、智能硬件企業、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與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聯合開展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實現企業網絡建設、硬件設備與數字化解決方案有機整合與數字化轉型生態構建。
7.推動云服務及云平臺安全發展。支持中小企業加大設備、控制、網絡、應用、數據等領域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圍繞企業用云、云平臺網絡安全防護、數據傳輸存儲等領域,研究制定第三方安全評價機制,提升企業上云用數安全保障。推進《工信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辦法》的宣貫工作,明確數據提供方與數據管理者、處理者各方法律權責。
(三)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建設。
8.打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市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區縣、園區及公共服務機構等建設涵蓋展示、服務、培訓等綜合功能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通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引導中小企業開展聯合采購,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依托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診斷評估,批量形成數字化轉型需求清單,通過組織專家再評估后,批量化適配中小企業轉型提升需求的服務產品。
9.加強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企業“一把手”數字化轉型意識,加大對中小企業管理者的數字化培訓和引導力度,將數字化轉型內容貫穿中小企業領軍人才培訓及各類對接活動,提高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和能力。支持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加強對中小企業數字化人才的培養,共建人才實訓基地。激發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化服務商、行業協會、培訓機構、咨詢公司等在數字技能人才培育中的作用,創新人才培養、使用新模式,促進數字技能人才培育體系的形成。探索建立“共享工程師”機制,通過“線上咨詢、線下問診”的能力共享模式,推動高端人才鏈與中小企業所在的產業鏈深度融合。
10.營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產業生態體系。充分發揮專業機構力量,整合市內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領域研究院所、服務商等專業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解讀、轉型評估、方案咨詢、人才培訓、資源對接、工程監理、績效評價等公共服務。充分運用龍頭企業、平臺企業輸出能力,中小企業參與提升的數字化轉型生態,不定期舉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論壇,辦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全國行”活動、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對標國家重大專項政策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區縣開展先行試點,在區域內形成共同發展、協同提升的產業生態體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重慶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強化部門協同和區縣聯動,建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通報機制。各區縣要從政策、資金、人才、服務、生態等方面強化保障,推動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破除行業部門數字壁壘,豐富行業數字化應用場景,加速推進數實融合。
(二)加大政策支持。根據診斷評估結果,集中采購一批輕量化、適配企業共性化需求的數字化產品,提供給中小企業使用,重點面向優質中小企業。鼓勵有條件的區縣因地制宜推出數字化轉型優先措施。鼓勵金融機構與數字化服務商等開展合作,推出面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專項金融產品和服務。
(三)強化宣傳示范。常態化組織服務商、媒體、投融資機構等進區縣、進園區、進企業,開展政策宣貫和供需對接活動。分批遴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服務商、優秀產品、標桿企業、先進案例、經驗做法等,進行集中發布。分批編制推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集,引導中小企業“看樣學樣”,進一步破解中小企業不敢轉、不會轉、不想轉難題。擴大宣傳引導,持續營造有利于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良好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