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全球疫情和美國主導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等“逆全球化”成為影響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要因素。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不僅是應對疫情沖擊下產業鏈和供應鏈變化的現實選擇,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我國產業高質量發展,對中央企業等國有企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戰略要求。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要求產業鏈鏈長從我國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現實問題出發,更加主動地推動產業鏈相關主體形成共同信念和一致行動,圍繞國家產業戰略安全和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國有企業產業基礎優勢,引領整個產業鏈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加速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整合共享,守住產業安全的底線,增強產業鏈穩定性,提高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
中國特色的鏈長制,在時間上源于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圍繞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鏈集聚和提升所提出的“鏈長制”模式。這一模式主要是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機制解決在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中協同性不足的問題,目的是利用區域行政長官的資源配置能力形成對區域產業發展的精準、高強度、持續性支持。早在2017年11月23日,長沙市就提出在全市各個省級以上園區設立22個產業鏈推進辦公室,由20位市級領導擔任“鏈長”,園區相關負責人、業務骨干和各市直部門、區縣(市)選派的優秀干部88人組成產業鏈推進團隊。隨后,浙江、湖南、廣西、湖北、廣東、河南、江西、山東、云南等地均圍繞本地主導產業或者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及區域產業集聚出臺了“鏈長制”的相關政策文件,確立了由地方行政長官擔任重要產業“鏈長”的工作機制。而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各地探索“鏈長”以幫助協調連接產業鏈“斷點”、疏通連貫產業循環“堵點”、化解與全球產業鏈斷鏈脫鉤風險,“鏈長制”在全國范圍內得以迅速推廣。
除地方鏈長以外,中央企業在構建中國特色的鏈長制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在條件方面,中央企業通常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核心環節,掌握了大規模戰略性市場,同時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和規范的管理機制,這都是中央企業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具有的良好資源和能力基礎。作為中國科研投入、產出和研發平臺的重要主體,中央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等方面發揮主導力量,是保障產業鏈安全、產業鏈韌性、產業資源要素供給可得性的基礎和條件。而且,中央企業是整合和協同上下游、帶動各類創新主體構建創新網絡和生態的核心力量,為自身打造產業鏈鏈長、驅動產業創新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中央企業可通過鏈長建設工作強化與其他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協同發展,并在此過程中深化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促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縱深發展。
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讓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有機結合成為可能。這種結合如何落地?
以中央企業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是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的典范,是解決市場機制和行政機制在產業鏈治理方面“失靈”的正確選擇。中央企業作為介于政府直接干預和市場機制之間的第三類“協同力量”,可以從產業鏈治理中的特定“失敗”問題及其背后的理論機理出發,明確并落實中國情境下有效解決不同“失敗”問題的具體途徑,由此承擔起現代產業鏈鏈長功能。
針對激勵失效問題,鏈長企業可通過破解“卡脖子”技術瓶頸、帶動基礎軟硬件突破、協同供應鏈穩產穩供等途徑,在承擔自身社會責任的同時,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市場激勵或金融激勵,提升全產業鏈主體從事高“外部性”活動的激勵水平,從而保障產業鏈在“卡脖子”技術、基礎軟硬件、戰略性商品和民生必需品供給等方面的安全水平。
針對協調失當問題,鏈長企業可通過強化戰略性需求牽引、統籌全產業鏈國際化等途徑,對內創造規?;瘎撔率袌?,牽引新興產業鏈發展壯大;對外整合全產業鏈國際化力量,帶動上下游生產和服務企業一攬子“走出去”,從而推動產業鏈創新水平和競爭能力提升。
針對系統失敗問題,鏈長企業可通過牽頭建設高水平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建立健全產業共性技術擴散應用機制等途徑,彌補當前創新系統中存在的公共創新產品供給不足問題,提高公共創新供給水平和擴散速度。
針對決策失靈問題,鏈長企業具有更直接、全面的信息和決策優勢,通過快速反應和科學決策,推動產業鏈產業整體性轉型,推廣適合中國情境的新模式、新應用、新機制,從而打造高質量產業共同體和現代產業集群。
要精準地實現強鏈、補鏈、延鏈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在中央企業實踐中是如何體現的?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央企業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的新要求,中央企業主動作為,聚焦核心主業爭當鏈長,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形成對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的主體支撐功能,在此基礎上強化鏈長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中的融通帶動作用,繪制產業鏈發展圖譜勾勒產業發展藍圖吸引更多主體積極參與,打造產業發展協同平臺加速破解產業發展的技術、資本、人才等核心難題,創新合作機制激勵上下游各類主體協同創新和共生發展。例如,中國電子聚焦綠色安全計算產業鏈,構建PKS“中國架構”;飛騰CPU與國際主流產品性能差距縮??;麒麟操作系統信創市場占有率達85%,產業鏈“短板”不斷得以補足;中國寶武聚焦綠電制氫、近終型連鑄連軋、二氧化碳碳捕集和封存、資源化利用等低碳創新重點方向,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引領全球鋼鐵業綠色低碳技術發展;中國商飛建設大飛機創新谷,搭建大飛機創新資源集聚平臺;中國船舶建設青島海西灣造修船產業集群,瞄準“造船與修船結合、總裝與配套結合、產學研結合”等,提升了產業集聚發展水平,同時帶動產業鏈中相關主體創新發展。中國一汽聯合兵裝集團、東風汽車成立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將其打造成為前瞻與共性技術協同創新平臺,聚焦智能底盤、綠色動力和智能網聯三大領域,實施新能源智能網聯等八大共性技術突破工程,強化智能汽車的產業鏈根基。
在“現代產業鏈鏈長”的發展中,還需要來自政府、企業、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
現代產業鏈鏈長作為地方和央企的自主行動和主動擔當,已經探索出一些成功經驗,例如,通過大項目牽引全產業升級和加速國產替代,開發新產品帶動大量中小企業形成活躍的產業生態,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政策上的制約,建議下一步強化對產業鏈鏈長尤其是中央鏈長企業的政策支持。
一是將中央企業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和監督中央企業的核心職能之一,根據不同中央企業的技術經濟以及安全風險特征,在現有分層分類改革的基礎上,關注鏈長企業的產業發展屬性,推動中央企業在基礎研究探索、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平臺打造建設、創新生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扮演新的角色。
二是加大對鏈長企業的支持,尤其是加強資金的支持。對于產業鏈鏈長及相關企業,增加相關資金預算,相關資金由鏈長及產業鏈中的相關主體自行統籌,并放寬審批條件,加快審批速度。鼓勵鏈長企業牽頭成立產業鏈發展專項基金,重點支持產業生態發展。
三是鼓勵鏈長企業打造產業鏈平臺或者產業聯盟,成為鏈長企業與國內乃至全球產業網絡中企業市場主體、創新主體溝通協作的平臺。支持中央企業主動融入全球創新和產業網絡,加大聯合研發力度,設立全球研發中心,推動企業研發機構“走出去”,吸引研發人員和研發機構“走進來”,促進全球科技要素的整合利用。
四是支持鏈長企業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立足中央企業作為鏈長企業在產業、用戶、數據、場景等方面的優勢,鼓勵中央企業推進工業大數據、物流大數據等產業數字化平臺建設和示范,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賦能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
作者:曲永義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
原標題《如何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