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型工業化,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前景廣闊、任務艱巨。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定自覺做到“兩個維護”,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錨定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目標,全面實施制造業中長期戰略和“十四五”發展規劃,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制造業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主陣地。近年來,安徽省蚌埠市依托“微電子機械系統”領域的傳統優勢,積極打造智能傳感產業,力爭實現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圖為2022年11月30日,位于蚌埠的安徽禹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傳感器控制芯片生產線。
1. 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堅守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鞏固完整產業體系優勢,保持制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基本穩定,避免經濟“脫實向虛”。加快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大力推進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動鋼鐵等重點行業加快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傳統產業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增強新能源汽車、光伏、移動通信、電力裝備等領域全產業鏈優勢,打造更多中國制造名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加強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前瞻布局未來產業,豐富完善應用場景,培育產業生態,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強化裝備制造業特別是高端裝備的關鍵支撐作用,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加快推進大飛機、“兩機”重大專項,推動工業母機高質量發展,優化完善首臺(套)保險補償政策,加快發展高端醫療、先進農機等專用裝備。建設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鞏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2. 健全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的根本動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全面激發企業創新活力。開展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實行“揭榜掛帥”等新機制,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標志性重大戰略產品。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移轉化,鼓勵企業家與科學家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增強重點行業關鍵共性技術供給。建設高質量制造業標準體系,強化產業標準系統化、國際化布局,以標準化引領產業創新發展。加強重點產業專利布局,提升工業領域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批產業技術創新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3.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聚焦事關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需求,找準“卡脖子”、“掉鏈子”薄弱環節,著力補短板、鍛長板,提升產業體系自主可控能力,保障極端情況下國民經濟循環暢通。圍繞重點產業鏈深入推進“強鏈補鏈穩鏈”,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攻關,促進全產業鏈發展。調整優化產業鏈布局,加快建設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進一步提升戰略性礦產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加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產能儲備和備份。完善產業安全發展環境,開展重點領域產業競爭力調查和產業安全評估,建立健全產業救濟機制和政策體系。
4. 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立足點,瞄準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方向,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增強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不斷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5G、數據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積極穩妥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深入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提高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體系。
5. 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工業強,企業必須強。充分發揮大企業主力軍和中小企業生力軍作用,加強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激發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微觀主體活力和動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做強做大,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堅持管理和服務并重,堅持發展和幫扶并舉,加快完善中小企業工作體系、政策法規體系、優質高效服務體系,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發揮大企業在技術、標準、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和中小企業在產業創新、強鏈穩鏈中的支撐作用,支持中小企業深度融入大企業供應鏈,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
6. 提升產業治理現代化水平。堅持和加強黨對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全面領導,完善橫向協同、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突出管戰略、管規劃、管政策、管標準,加強行業指導,加強企業服務,健全產業治理體系。優化產業政策實施方式,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增強產業競爭力。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和重點領域改革,促進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高效協同。完善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快重點領域立法進程,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支持外資企業在華投資興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